莱菔子是什么莱菔子为萝卜种子,是一味中药。生莱菔子有升气的作用,炒莱菔子有降气的作用,中医中常用炒莱菔子下气定喘、消食化痰。 莱菔子的别名萝卜籽、萝卜子、萝白子、菜头子。 莱菔子的特征莱菔子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,稍扁,长2.5~4mm,宽2~3mm。表面黄棕色、红棕色或灰棕色(如下图)。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,一侧有数条纵沟。种皮薄而脆,子叶2,黄白色,有油性。无臭,味淡、微苦辛。 加工炮制方法1、净制,簸去杂质,漂净泥土,捞出,晒干,用时捣碎。 2、炒制,取净莱菔子,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,并有香气为度,取出,放凉
莱菔子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性味归经平;辛、甘;归脾、胃、肺经 功能主治消食除胀,降气化痰。用于饮食停滞,脘腹胀痛,大便秘结,积滞泻痢,痰壅喘咳。 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~12g,或入丸、散。宜炒后打碎用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中气虚弱者慎服。 功效作用1、抗菌作用, 莱菔子含抗菌物质,其有效成分为莱菔素,在1毫克/毫升浓度对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即有显著抑制作用,具可影响各种植物种子发芽。后又从莱菔子中分离出一种 油,称为“Sulforaphen”,l%浓度可对抗链球菌,化脓球菌、肺炎球菌,大肠杆菌等生长。有人认为此两者可能是同一物质。 2、抗真菌作用,莱菔子水浸剂(1:3)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等六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 3、其它作用,变种Raphanus sativum L.var major 的提取物,长期饲喂大鼠,能干扰甲状腺素的合成[注射 I131后,甲状腺中碘酪胺(Iodotyvamine)的含量低于对照组]。 莱菔子的食用方法及选方三味化湿饮做法:沸水加盖浸泡10分钟。 功效:理气健脾、祛湿化痰,适合用于治疗痰湿。 莱菔子顺气方材料:莱菔子15克、炒麦芽15克、神曲10克。 做法:煎水服用。 服法:一日一次。 功效:顺气。 (中药-莱菔子) 临床用法1、 原发性高血压 对179例2期原发性高血压用莱菔子片进行治疗,每片0.4g(相当原生药5g)每次4~6片,每日2次,2~5周,结果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70%。另据报导观察治疗467例高血压,总有效率为86.94 %。 2、高血脂 炒莱菔子口服治疗高血脂38例,经30天(1疗程)治疗后,血胆固醇下降率为38% ,甘油三醋下降率为50%,服药期间除4例出现大便偏稀外,无不良反应。 3、老年性便秘 莱菔子(文火炒煮)30~40g温开水送服,每日2~3次,治疗32例老年性便秘,总有效率90.6%。另有报导炒莱菔子120g研细末,盐开水送服,每次10g,每日2 次,连服3日治气滞便秘 4、崩漏症 莱菔子每日120~150g,水煎分3次服用,治崩漏症11例,痊愈7例,显效3例,无效1例。 5、 治疗黄揭斑 莱菔子文火炒至微鼓,略见焦斑,闻有香气取出略冷,去皮取仁碾碎,饭前冲服,每日2~3次,每次6~9g,1个月为1疗程,连服2~3个疗程.治疗黄褐斑 83例,痊愈28例(33.7%),显效42例(50.6%),好转13例(15.6%),总有效率为100%。 6、治疗湿疹 莱菔子60g,放置于热沙锅中炒10分钟,取出研末。若皮损渗出液较多或伴感染者,以干粉撒于皮损处,待渗液和脓水干燥后,改以麻油调药粉成糊状外搽,一日多次。治疗湿疹24例,均有效,未复发[19]。 7、偏头痛 莱菔子、白芷、菊花、钩藤、地龙、生姜、细辛、蔓荆子、决明子、粉葛、川芎水煎服,治疗偏头痛。 8、散瘀血 跌打损伤,皮下瘀血而无破皮者,莱菔子研末,用萝卜或萝卜叶、橘汁调敷患处。 9、降气祛痰 单用莱菔子研末,每次3g,水冲服,1日3次,或配苏子、白芥子、橘红、蝉蜕水煎服,治疗咳嗽气喘,痰多胸闷,食欲不振。 10、对肠麻痹的作用 大剂莱菔子,另合以郁李仁、火麻仁、瓜萎、炒莱菔子、枳壳、厚朴等治愈肠麻痹;单用莱菔子研末外用,用于治疗术后腹胀,促进术后肠功能早期恢复有明显疗效。 11、另据报道,用莱菔子治疗排尿困难取得满意效果。 转载须保留网址:http://www.yangshengpu.com/zy/zhong-yao/3165.html 相关内容:中药大全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