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杏叶的功效与作用-图片

来源:养生铺养生网 作者:海浪

银杏叶入药历史

银杏是一个历史特别悠久的植物,据文献报导在我们地球上已经生长了上亿年,所以又称为人类的活化石。银杏叶在我们国家的入药历史也较久,在明代就有非常明确的记载,银杏叶的药用价值甚至要大于它的果实白果

银杏

银杏叶的功效与作用

银杏可止胸腹痛,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,国内外学者都开始研究银杏叶的现代药理活性,发现它可以改善微循环,可以扩张冠状动脉血管,还可以降低胆固醇、血脂等。所以我们在冠心病里面,冠状动脉硬化里面常用这个药。所以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对银杏叶有一定的认可,西方国家圣诞节要吃银杏。

银杏叶有调节脑神经的作用,可以用干的银杏叶做枕头,可预防老年痴呆、脑鸣、耳鸣。

银杏叶的食用方法

专家介绍:银杏叶绿叶晒干的泡水效果更好,在药店可以直接买到。但不推荐大家泡茶长期喝,现代研究银杏叶里含有银杏酸,被认为是它的毒性成分,这个成分虽然水溶性比较小,但它依然可以溶解一部分,所以大家不要盲目用。

对于血脂高的人泡水,3~9克为宜,不可长期服用,少量的一个星期喝一喝再换成别的药,不要一个药持续使用相对安全。每个人因体质的不同,如果有什么不适,应停止喝。

银杏百合

【组成】银杏叶(不超过5克)、百合(或山药)一同煮粥

【功效】治疗“久咳不愈”

银杏叶<a href='https://www.yangshengpu.com/slys/' target='_blank'>食疗</a>

银杏燕麦粥

【组成】银杏叶5克、燕麦。

【做法】将银杏叶放入锅中,加300毫升的水,开火煮10分钟。用煮好的水冲麦片即可。

【功效】软化血管、减小血的黏稠度、降低胆固醇。

注意事项

1、银杏和白果一样含有氢氰酸,有毒,不能直接用于泡水喝。煮熟透后可以去除氢氰酸。

2、银杏叶的还含有银杏酸(又叫白果酸),直接食用容易出现中毒症状。

3、银杏叶有抗凝血的作用,有胃炎、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人不适合服用,以防胃出血。

银杏叶相关记载

中药志》:“敛肺气,平喘咳,止带浊”。

《食疗本草》:“可用于心悸怔忡,肺虚咳喘等病症”。

银杏叶图片

银杏叶(图1)

银杏叶干品(图1)

银杏叶鲜品(图2)

银杏叶鲜品(图2)

相关视频

养生堂20141027银杏的作用

相关内容: 中药养生
『 猜你喜欢 』
  • 桃花的功效与作用

    主要内容:桃花的功效与作用,食用方法,适用人群,性味归经。桃花粥的做法,桃花美容面膜的做法。我们有一句话经常讲人面桃花相应红,我们也经常用桃花来形容少女的颜容。人的肤色要

  •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-玉米须煮水

   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-食用方法,饮食养生汇20130917期节目视频及要点内容,讲述专家:刘纳。主题是《玉米应该怎么吃》。主要内容:玉米的功效,玉米须的功效,玉米香精鱼米之乡的制作方法

  •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-食用方法-麦冬草图片

    功效与作用-用法 【五汁饮】 配方组成:梨1000g(以雪花梨为佳);鲜藕500g;鲜芦根100g;鲜麦冬500g;荸荠500g。 制作方法:将梨(带皮)、鲜藕、荸荠榨成汁,将不易榨汁的芦根和麦冬煮水取

  • 大虾灶韭黄-补肾壮阳

    配料:鲜虾250克,嫩韭黄100克,香醋、姜末、精盐、味精、湿淀粉、植物油、料酒、酱油皆适量。 制法:把虾在水中静养1小时,去杂,取虾仁装碗,加湿淀粉抓揉。把韭黄择洗干净切成寸段。

  • 淫羊藿的功效及作用

    内容导读:淫羊藿又名仙灵脾。 味辛,性温。功效:补肾壮阳,祛除风湿。 主治肾虚阳痿,遗精早泄,腰膝酸软,肢冷畏寒;寒湿痹痛,四肢拘挛麻木等病症。 淫羊藿又名仙灵脾。 【性味与

  • 牛筋草的功效与作用

    【正名释名】始载于《本草 纲目拾遗》。为禾本科植物牛筋 卓的带根全草。本晶茎韧,如牛 筋,故名牛筋草。 【拉丁用名】Eleusine indi― Ca(L.)Gaertn。 【别名异名】千筋草(《本草 纲目拾遗》

  •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

    (桂枝) 性味功效 味辛、甘,性温。功效:发汗解表,温通经脉,散寒止痛。 传统应用 主治感冒风寒,发热恶寒;寒湿痹证,肢节酸痛;胸痹痰饮;腹中寒痛,闭经痛经;小便不利等病症。

  • 紫珠的功效及作用

    别名异名 紫荆(《本草拾遗》)。粗糠籽、鸦鹊板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止血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螃蟹目、邪目草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,白毛紫、白奶雪草(《闽东本草》)。 (紫珠) 主要成

  • 野冬青果的功效及作用

    别名异名 麻里果(《云南中草药》),麻栗果、山蒲桃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羊屎果、十年果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。 药理作用 1、降血糖作用:早年印度人曾报告海南蒲桃种子在临床上可治疗

  • 刺蒺藜的用法古籍记载

    内容导读: 1.治眼疾方(《方龙潭家秘》) 刺蒺藜四两(带刺炒),葳蕤三两(炒)。共为散。用法用量:每早服食后三钱,白汤调服。主治眼疾,翳障不明。 2.治胸痹方(《方龙潭家秘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