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-食用方法

来源:养生铺养生网 作者:网络整理

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

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

菟丝子介绍

菟丝子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被列为上品(上品:补药且无毒)。菟丝子具有补益肝肾、安胎、润肤美颜的功效。

菟丝子的食用方法

补肾壮阳代茶饮

原料:菟丝子50克、红糖60克。

功效:补肾壮阳、缓解夜尿频繁

解析:中药菟丝子具有补益肝肾,润肤美颜的功效。菟丝子与红糖补阳作用强,红糖能温中补虚,补气养血。菟丝子红糖茶能缓解夜尿频繁。

出处:健康之路20151213冬季养生藏为先(下)

菟丝子红糖代茶饮

(菟丝子红糖代茶饮)

菟丝子饼

【原料】菟丝子30克,面粉500克,白糖适量。

【做法】菟丝子洗净入水锅中,煎取药液。用药液和面,加入白糖,做成小饼,小饼放油锅内煎黄,做熟,可食。覆盆子果:每日15粒,就着菟丝子饼吃。

【适用人群】老人夜尿频多;夫妻备孕。

【功效】覆盆子温肾缩尿、菟丝子补肾固胎。

【出处】补肾阳虚-肾阴虚的对药-健康之路20170403

菟丝子饼

菟丝子的功效《中国药典》

别名

豆寄生、无根草、黄丝、黄丝藤、无娘藤、金黄丝子

来源

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.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。

性状

本品呈类球形,直径1~1.5mm。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,具细密突起的小点,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。质坚实,不易以指甲压碎。气微,味淡。

鉴别

(1)取本品少量,加沸水浸泡后,表面有黏性;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,可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,形如吐丝。

(2)本品粉末黄褐色或深褐色。种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方形或类长方形,侧壁增厚;表面观呈圆多角形,角隅处壁明显增厚。种皮栅状细胞成片,断面观2 列,具光辉带;表面观呈多角形皱缩。胚乳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,胞腔内含糊粉粒。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。

炮制

菟丝子:除去杂质,洗净,晒干。

盐菟丝子:取净菟丝子,照盐水炙法(附录Ⅱ D)炒至微鼓起。本品表面棕黄色,裂开,略有香气。加沸水浸泡后,表面有黏性,煎煮后可露出黄色至棕褐色卷旋状的胚。

性味归经

甘,温。 归肝、肾、脾经。

功能主治

滋补肝肾,固精缩尿,安胎,明目,止泻。用于阳痿遗精,尿有余沥,遗尿尿频,腰膝酸软,目昏耳鸣,肾虚胎漏,胎动不安,脾肾虚泻;外治白癜风。

用法用量

6~12g;外用适量。

贮藏方法

置通风干燥处。

相关内容: 中药大全
『 猜你喜欢 』
  •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-陈皮泡水喝【图片】

    中药陈皮为风干后的橘子皮,《国家药典》正名为橘皮,而中医及民间常称为陈皮。橘皮中的挥发油成分对肠胃有一定的刺激,放置一段时间后制成陈皮能降低 挥发油的作用。陈皮主治脾胃不

  • 石斛的种植技术

    种植方法 1 分株繁殖: 选择生长较密的值株,开过花后,将其从盆中取出,除去老很从丛生茎的基部切开。分切时尽最少伤根系,只掩剪开相互连接的很状呈部位,根部用手位开,不必用刀切

  • 猴头菇的功效与作用-食用方法

    猴头菇介绍 猴头菇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。猴头菇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,肉嫩、味香、鲜美可口,是四大名菜(猴头、熊掌、 燕窝、鱼翅)之一。猴头菇有山珍猴头、海味鱼翅和素中荤之美

  • 藿香的功效与作用

    性味功效 性味:味辛,性微温。 功效:化湿和中,解表、解署、散湿的作用, 是去暑湿的一个很好的药物。 (藿香干品) 传统应用 主治湿阻脾胃,胸脘闷胀,食欲不香,恶心、呕吐;夏季

  •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-泡水喝

    五味子具有五种味道酸甘苦辣咸,能养五脏。酸养肝、咸入肾,所以五味子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。特别对于比较虚弱的老年人是一种可以长期用的一种药材。 【红酒泡五味子】 五味子泡红酒有

  • 芥子的功效及作用

    芥子介绍 【正名释名】始载于《名医别录》。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种子。王祯农书云:其气味辛烈,菜中之介然者,食之有刚介之象,故字从介。 【拉丁用名】Semen Sinapis. 【别名异名】芥菜

  •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-副作用

    性味功效 味甘、淡,性平。功效:清热解毒,除湿通络。 传统应用 主治湿热疮毒,痈肿梅毒,瘰疬疮肿,筋骨挛痛。《本草纲目》载其能祛风湿,利关节,治拘挛骨痛。 (土茯苓) 传统方剂

  • 党参的药理作用

    性味功效 味甘,性平。功效:补中益气,健脾益肺。 传统应用 主治中气不足,脾胃虚弱,倦怠乏力,食少便溏,面浮肢肿,气急心慌,久泻脱肛等。 传统方剂 1、四君子汤(《太平惠民和剂

  •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-知母图片-副作用

    性味功效 味苦,性寒。功效:清热降火,滋阴润燥。主治热病温病高热、烦躁、口渴等症;肺热咳嗽、痰黄、发热等症。也用于虚劳发热、阴虚内热和消渴等病证。 (知母)图片源于百度百科

  • 三白草的功效及作用

    内容导读: 【正名释名】始载于《新修本草》。为三白草的全草。本品叶上有三白点,俗因以名。李时珍曰:四月其颠三叶面上,三次变作白色,余叶仍青不变。俗云:一叶白,食小麦;二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