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芩的功效与作用

来源:未知 作者:网络整理

黄芩介绍

黄芩有清热祛湿的效果,著名医家李时珍对其倍加推崇。而夏季最常见的脾胃问题正是脾胃湿热,脾胃湿热与多种夏季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联系紧密。

黄芩

(图:黄芩)

性味功效

味苦,性寒。功效:清热解毒。主治热病温病发热,肺热咳嗽,湿热泻痢,黄疸,血热吐衄,以及疮疡疖肿,胎动不安等。

传统应用

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:

①黄芩汤(《伤寒论》):黄芩、芍药、甘草大枣,治疗太阳少阳合病,下利;

②黄芩滑石汤(《温病条辨》):黄芩、滑石、蔻仁、通草、猪苓、茯苓、大腹皮,治疗湿温身热;

③黄芩泻肺汤(《张氏医通》):黄芩、连翘、大黄、山栀、杏仁枳壳、桔梗、薄荷、甘草,治疗肺热咳嗽。

黄芩古代常用于外感发热。温病发热,痢疾,及肺、肝胆、胃肠之急慢性感染性疾病。黄芩在小柴胡汤、大柴胡汤、泻心汤、黄连解毒汤、普济消毒饮等许多清热解毒名方中都有使用。

主要成分

主要含黄酮类黄芩素等成分。

1、黄酮类:黄芩含黄酮类成分,计有40种黄酮。主要有黄芩苷及其苷元黄芩素;尚有汉黄芩素、汉黄芩苷、黄芩新素、白杨素、千层纸素A、千层纸素A一7―0一葡萄糖醛酸苷、二氢黄芩苷、5,8一二羟基6,7-二甲氧基黄酮等。

2、其他:黄芩还含β-谷甾醇、苯甲酸、氨基酸等。

临床应用

1、治疗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、支气管炎、肺炎、支气管扩张感染、肺间质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。也能用于肺结核病

2、治疗急慢性肠炎、痢疾、溃疡性结肠炎、急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。

3、治疗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肺炎、支气管哮喘等。

4、治疗急慢性肝炎、肝病,转氨酶、胆红素升高,以及慢性胆囊炎、胆石症,也用于免疫性肝病。

5、治疗各种免疫性、过敏性疾病,如红斑狼疮、类风湿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。
6、治疗荨麻疹、过敏性皮炎等皮肤过敏性疾病,以及过敏性紫癜。

7、临床还常用于治疗高血压、尿路感染、肾盂肾炎、前列腺炎、及皮肤、眼睛的各种炎症。

8、黄芩炭治疗各种出血。黄芩传统用于妊娠恶阻和保胎,也为现代临床所常用。

剂量用法

药典剂量:3~9g。

临床常用剂量:3~12g。

大剂量:15~30g。

使用方法:水煎服,外敷。

药理作用

(一)抗炎、抗过敏、抗变态反应、保护骨质

黄芩苷、黄芩素对关节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,黄芩素对类风湿关节炎、γ-球蛋白变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,其作用机制与D-青霉胺相似;对关节炎继发性骨损害有保护作用,能抑制骨质的退化和破坏。

黄芩对各型变态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尤其对l型变态反应作用最强,能抑制肥大细胞酶激活系统对过敏介质SRS-A和组胺的释放,抑制了过敏反应。其 有效成分为黄芩素、黄芩苷和其他黄酮类成分。因而黄芩对动物过敏性哮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缓解作用,并且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。

(二)解热、解毒和抗病原体

本品对实验性发热有显著的解热降温作用。

黄芩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广谱的抗菌、抗病毒作用和抑制阿米巴原虫的作用。但也有报道黄芩无明显的抗菌作用,或者是有较弱的抗菌作用。

本品有解毒作用,与所含的葡萄糖醛酸有关。

(三)利胆、保肝和降脂

本品可促进家兔胆汁分泌,使血中高胆红素含量降低。有显著的保肝作用。黄芩黄酮能使动物血清中升高的转氨酶ALT、AST显著下降。

黄 芩新素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和肝内甘油三酯,并能抑制葡萄糖向脂肪转化。汉黄芩素能显著降低肝内和血清甘油三酯,并能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 白。汉黄芩素、黄芩素、黄芩苷还能显著降低血清γ-GT、AlT、AST、TG、Tch。黄芩苷、黄芩素还能抑制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。

(四)镇静、降压、解痉、利尿、抗凝

本品能加强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,而有镇静功效。

本品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,直接扩张血管而有显著的降压作用。对肾性高血压犬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。

本品煎剂对肠痉挛有解痉作用。其有效成分为汉黄芩素,而黄芩素无效。

有利尿功效。

黄芩黄酮有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,并能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,因而有抗凝血作用。

(五)抗氧化、抗白内障、抗癌

本品尚有显著的抗氧化,清除超氧自由基的作用。

对实验性白内障有显著的防治效果。对醛糖还原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,用其煎剂灌服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,可明显延缓、减轻白内障的形成,能使一半动物晶状体保持透明。

本品乙醚提物对L1210有细胞毒作用。其所含白杨素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有细胞毒活性。

(六)体内过程

大鼠灌服黄芩素和黄芩苷,于血中可查得多种代谢产物。灌服黄芩素血中代谢产物可维持长时问高浓度。黄芩苷出现血药高峰较黄芩素为迟。

黄芩

(黄芩)图片源于百度百科

『 猜你喜欢 』
  • 鹅不食草的功效与作用

    鹅不食草是什么 鹅不食草,菊科天胡荽属植物,中药入药时带花全草入药。石胡荽一年生小草本,高5-500px。茎纤细,多分枝,基部匍匐,着地后易生根,无毛或略具细绵毛。叶互生;无柄;叶

  • 韭菜籽-的功效与作用-韭菜子

    韭菜籽补肾功效要强于韭菜,有补肾壮阳的功效,适合于患者阳痿早泄的人群服用。可以把韭菜籽研成粉末加蜜做成丸来服用,临床上可以用韭菜籽做煎剂。 (韭菜籽)

  • 杨梅的功效与作用

    杨梅介绍 【正名释名】始载于《食疗本草》,为杨梅植物杨梅的果实。本品形如水扬子,而味酸似梅,故名。 【别名异名】圣生梅、白蒂梅(《品汇精要》)、朱红、树梅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

  • 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

    性味功效 性味:味苦,性凉。 功效:活血通经,清热利水。 传统应用 主治关节酸痛,痛闭经经,跌仆损伤,水肿,小便不利,痢疾泄泻,瘕瘕积聚,疟疾等病症。 传统方剂 ①验方(《肘后方

  • 槟榔、大腹皮的功效与作用

    槟榔是什么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,大腹皮为槟榔的果皮。槟榔又名大腹子,大腹皮又名槟榔皮。 (槟榔) 性味与功效 槟榔:味辛、苦,性温。功效:破气消积,杀虫。 大腹皮:味辛

  • 白胶香的功效

    白胶香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树脂。又名:枫香脂。处方名:白胶香、枫香脂。 味苦、辛,性平。功效:活血止血,解毒止痛。 主治吐血、衄血,金创出血,牙痛,疮疡,瘰疬,瘾疹等病症

  • 五加皮、刺五加的功效与作用

    五加皮介绍 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五加、无梗五加、刺五加、轮伞五加等的根皮和根茎,又名南五加皮。处方名:五加皮、南五加皮、刺五加。 【性味与功效】 味辛、苦,性温。功效:祛风湿

  • 千金子-功效及作用

    别名异名 续随子、拒冬(《开宝本草》),千两金、菩萨豆(《日华子本草》),联步(《斗门方》),滩板教 (《湖南药物志》),打鼓子、一把伞、小巴豆、看园老。 (千金子)图片源于网络 药物

  • 小蓟的功效及作用

    别名异名 猫蓟(陶弘景),青刺蓟、千针草(《本草图经》),刺蓟菜(《救荒本草》),刺儿菜(《本草纲目拾遗》),高青菜、萋萋菜、枪刀菜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。野红花(《分类草药性》),刺角

  • 水红花子-功效及作用

    别名异名 荭草实(《名医别录》),水荭子(《本草衍义》),水红子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。 (水红花子)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药理作用 1、抗癌: 体外实验,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;体内实验,